Sorry, your browser cannot access this site
This page requires browser support (enable) JavaScript
Learn more >

几通电话,跟密友的、跟家里的——前者唠嗑,后者议事,事关重大,心情无法平静。

但很快,两小时后,及时到来的新消息和对新的一周的雄心,让我借助着热水澡平静了下来——骚乱的心情终究只是一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暴风雨。每次在通话中——不论与谁——谈到未来的目标与安排的时候,我总要花好长时间经历这样的暴风雨,而后带来的是诸多的思考和新生的推力,就像新冲刷出的土地一般,各种植物的种子正在那下面等着发芽。

这几周想得比较多的一件事情就是:“什么是最重要的事?”《交大生存手册》云:“总有更值得做的事情。”校内外兼职工作,虽说可以挣钱,但如果与我的学业和专业无关,也不能获得对未来很有价值的技能,就难以说是好的工作。思考“最重要的事”问题有一个原因,就是妈妈在通话时提醒我说,那些以后也能做的事就少做或者不做:起因是我试着投了个保险公司的兼职岗,想看看《富爸爸穷爸爸》里面说的“市场营销” 是怎么回事——也许懂市场会营销是很重要,但是未来有更好的学习时间和机会,现在去是不合适的。(面试聊完之后我发现他们市场营销的培训不是很系统的样子,收入也有点灰色的感觉,自然是不会考虑去的,权当增长见识。)

但这引发了我极多的思考:我在做重要的事情吗?我在用着我在这里能得到、在别的地方就得不到的独特资源吗?自从1月健身之后,我一直在记录饮食,也因此偏向自己做饭。最近两周我经常想:“我为什么要花费如此长的时间自己做饭?去吃做好的不香吗?省下来的一点钱值得我牺牲那些可能在未来给我带来更多收入的学习时间吗?”每当这时脑袋里就有一个声音告诉我:现在的煮饭方式不算很糟糕!首先做饭能让自己收获很多的情绪价值,其次对比上学期我做饭的频次已经降低很多了。因为生活规律,做饭、健身、休息都有时序,我的心情更好更稳定,甚至需要的睡眠也变少了。

但是我依然会想,这个学期的我还不够忙,我“太闲”了,我还可以再努力一点,我还应该再努力一点。回过头看看,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呢?因为我感到自己努力做作业的时间变少了——少了一门课,自然作业量就少些了。那么,我上学期是每天都在做作业吗?我得查一下日程表。我还感到我竟然有时间每天去健身了——这在上学期的我看来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虽然上学期我也在不太忙的周里每天运动半小时(然后去做饭)。上周五为了赶DDL,我从早上5点起床看日出到晚上1点到家准备睡觉就基本没有合过眼,但它给我的感觉竟然还挺好的——吃的是剩菜、睡的不存在,但精神上因为知道自己能够办成(感谢自己,今天把MathWorks的面试办了,办不办成我不抱太大希望,毕竟本来就是有一种“试试”的心态阻碍我用尽全力去准备)而非常富足。

选课也是让我感到火急火燎的事情:非常大的选课自由度,让我无法“选出最有价值的组合”。前有没选上ME218ABC让我懊恼,后有得知ME310ABC有助于找实习使我惊叹——原来我的同学们都这么聪明和有目的性,早早就计划好了那些对生涯发展最有帮助的课了。反观我呢——选了自己最想上的课,也没管对生涯发展的贡献(绝对没有在说EE364A的意思)(我真的很喜欢凸优化)(就是看出那些数学技巧有点难),这真的好吗?

但无论怎样,化压力为动力是很重要的。通话完后我就对家庭经济状况感到巨大的压力,几度想拿起手机跟家里说自己的“最坏打算”:辍学以免除后面的留学开支,然后回国,或许可以去做“事业”(比如开工作室)。噢,这真的是一种积极面对挑战的方法吗?是我太理想主义?

诚然,我需要更加现实一点,最现实的就是实现经济独立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总对各种工作机会放不下,不论是卖保险还是做宿管。我真的不想给家里持续增添负担了,要是经济状况更好点我爸就会更快乐,工作不会那么累,也不会因为工作压力患上难缠的疾病了。在家里还说希望“尊重我的决定”时,我已塞满暂无法回报反还要啃噬家庭经济的同一块大饼的无力。

留下爪印